摘要:雖然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實現統整以后的建構主義科學觀,能夠內在地符合科學教育的發展需要,但是,仍然需要在學生主體形成過程、主體身份確認、科學知識主觀性來源以及科學探究的可能性等問題上進行深切的哲學關照。其實,學生的主體身份應該從過程中考察,不存在學生“已經具備主體身份”的時間點,亦不能據此確定開展科學教育的恰當年齡,相反,科學教育本身實際上成為學生主體身份形成的關鍵因素之一。由此,雅克·拉康給定的主體形成過程的起點可以作為開展科學教育活動起點的重要參考。科學知識的主觀性源自學生日常生活世界的濃郁人文屬性以及學生獲取“經驗”和認知能力(先天認知系統及其后天發展)的差異。科學探究的本質是學生作為研究者所進行的偉大的科學探險,而非為了驗證已有科學知識的合理性,這種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教育中,是必要的,更是可能的,但絕不是萬能的,應該謹慎而恰當地使用。只有在建構主義哲學科學觀的指引下,科學教育才能夠走出當下的困境,真正實現“每個人都具備科學素養”這一美好愿景。